【年度盤點】2014,醫藥產業哪家強?
日期:2015/1/20
【最強眾籌:5分鐘籌1.3億】 醫藥企業想要籌集到1.3億元最快需要多長時間?中華老字號廣譽遠的答案是5分鐘。 2014年12月,在中國社群領袖峰會“傳統巨頭尋找一千個粉絲PK”的環節中,廣譽遠董事長郭家學演講了5分鐘,介紹了“廣譽遠國藥館”的營運模式,并最終篩選出130多人作為各地廣譽遠國藥館發起人。據悉,每位發起人還將至少聯合10位企業家以股東身份參與,每位企業家出資至少10萬元。由此,廣譽遠在5分鐘內快速籌資1.3億元,在參與眾籌的十余個品牌中力拔頭籌。據悉,如果廣譽遠在之后以5倍左右的市盈率進行股權回購,股東或發起人的收益會在短時間內升值,廣譽遠也將由此獲得最寶貴和寬廣的終端網絡。 其實,廣譽遠眾籌的成功不僅在于快速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,而且也實現了人脈的大積累。作為擁有473年歷史的老字號,廣譽遠利用互聯網上演“速度與激情”,堪稱是醫藥企業積極擁抱互聯網革新商業模式的一個標志性事件。 【最強估值:華大醫學估值100億】 成立時間只有4年,2011年營收2000萬元,2012年營收1.4億元,2014年主營業務無創產檢被主管部門叫停,而投資者卻給出了近其營收百倍的估值,直讓某些業內人士大呼看不懂。 2014年6月,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華大醫學宣布,出讓其20%股權,獲得20億元融資,相當于華大醫學估值為100億元。此次融資分三批引入19家機構,是繼2012年底華大基因接受光大控股、紅杉資本等創投機構13.98億元融資后的又一次大額融資。 華大醫學的主營項目是以基因測序為基礎的無創產檢,即通過抽取孕婦血液,檢驗胎兒的DNA,判斷其是否有患遺傳性疾病的風險。這項頗有實用價值的應用,具有可觀的市場前景。據估計,一年若有5%的孕婦參與檢測,每例收費1800~3000元,一年就有近15億~25億元的銷售額。在其基因測序業務被叫停前,華大醫學已完成了約21萬例檢測。 由此可見,華大醫學100億估值的背后,是投資者對基因測序領域未來的信心和價值的肯定。 【最強市場:血透市場擴容千億】 2012年,終末期腎病(ESRD)患者被納入大病醫保范圍。2014年3月,衛計委發布了《關于征求獨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規范和基本標準意見的函》,允許設立獨立血液透析中心,建立血液透析中心的門檻被大幅降低。獨立血透市場被迅速激活,儼然成為最具潛力的醫療細分領域。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網相關數據顯示,按理論發病率計算,目前,我國ESRD患者約為200萬,血透市場規模逾千億元。有業內人士預計,未來3?5年,市場規模可保持30%~40%的高增長。 從全球血液透析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,獨立血液透析中心是產業鏈上各企業的“必爭之地”,所以誰先在終端布局,誰就優先獲得話語權。 國內企業已然聞風而動。2014年6月,新華醫療宣布,當年準備先建立10家血液透析中心,2015年再建20家,2016年建30家。常山藥業、沈陽三生也已經開始布局建立血液透析中心。當然,也有企業在產業鏈上作文章,寶萊特從2012年開始就開展了一系列并購,目前基本完成全產業上所有產品的布局。 千億血透市場利潤誘人,但贏得市場也決非易事。只有能夠提供豐富而有質量保證的全產品線產品,才能沖破跨國企業在華血透醫械市場的壟斷地位。 【最強罰單:GSK行賄被判罰30億】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,2014年9月19日,GSK行賄事件終于塵埃落定。長沙市中級法院對其進行不公開開庭審理,GSK中國被判罰人民幣30億元,成為迄今為止中國開出的最大罰單。GSK前中國業務總經理,英國人馬克銳被判有期徒刑3年,緩刑4年,并被驅逐出境。 GSK爆出“行賄門”事件之后,諾華、羅氏等跨國藥企也陸續曝光出違規“帶金銷售”的事件。這給跨國藥企在國內的業績帶來一定影響,部分企業業績表現不佳。GSK中國2014年第二季度的銷售額下滑25%,諾華也下降了13%??鐕幤笳w的市場占有率也出現下滑。IMS的數據顯示,2014年跨國藥企占中國醫藥市場24%的份額,較2011年下降了3個百分點。 事實上,GSK事件暴露了“帶金銷售”模式在中國的普遍性,潛藏的違規行為也是行業內“不能說的秘密”。而最高罰單體現出國家對于醫藥行業防腐的決心,合規的要求將越來越嚴格,營銷模式的改變勢在必行。 【最強醫改:三明模式】 福建省三明市是個人口不足300萬的地級市,但其今年的曝光率卻直逼北京、上海等一線城市,這都源于其實施兩年的獨特醫改模式。 2014年4月,財政部發表三明醫改的調研報告,報告顯示,醫改實行后,患者的人均出院費用由2011年的4938.51元/年下降到2013年的4752.20元/年。2013年1?10月,藥品和耗材收入占比較2011年下降了近18個百分點,其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重為28.79%,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5個百分點。醫保收支也扭虧為盈。 三明醫改控費成果顯著,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2014年10月,衛計委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三明模式,對三明模式表示了一定的認可,其全國推廣的呼聲越來越高。 “三明模式”最為人關注的幾個措施包括:院長和醫技人員實行年薪制;城鎮職工醫保、居民醫保、新農合整合為“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”,由財政部門代管;對涉嫌高回扣的藥品設立監控機制,嚴控藥品流通環節。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,這種以政府為主導的醫改模式,解決了人的激勵約束機制問題,為全面解決醫療體系各類問題奠定了微觀制度基礎,部門統籌形成了合力也值得借鑒。但由于三明醫改面臨“孤島壓力”,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,由于擠壓醫藥流通領域企業的利益,一些企業繞開三明市,導致其部分藥品無藥可配;也有人質疑,年薪制對于提高醫生的積極性作用不大,可能出現部分醫生的流失。 看似光鮮的三明醫改仍然難以掩蓋其背后的體制缺陷,因為理想的醫改不是要控制費用,而是在費用可控的情況下,提供給公民更優質、更可靠的醫療服務,三明醫改仍然沒有解決“醫生缺乏正確的激勵體系”,“醫療服務價格仍然扭曲”等本質問題。 信息來源:E藥經理人
浙公網安備 33021202000691號